贵池区江口街道:从“开心农场”到“文明家园”-凯发平台

贵池区江口街道:从“开心农场”到“文明家园”

2024-03-15  

  “这块坡地原来绿化起来,还怪好看的嘞”。家住贵池区江口街道查村社区的王大妈笑着说。近年来“毁绿种菜”“圈地种菜”现象在各地屡禁不止,并成为很多社区久治不愈的顽疾。这些“微治理”引发众多小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社区治理成本,使得社区治理出现“碎片化”,不利于社区整体性治理的实现。

  江口街道自2018年由农村街道改为城市街道,短短几年时间居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化。以文章开头王大妈为例,原居住地属于典型的农耕自然村,在田间地头劳作了大半辈子。后来工业园区和新区陆续建设响应政府号召,土地征收从农村搬迁走进社区,拿上了居民养老金生活上也有了保障。但是闲下来的时候看到公共绿地或空地,总是想着种点什么,在这样传统的心理趋势下,就加入了“毁绿种菜”的大军。往外扩点也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别人能在小区里开荒,就能在旁边开辟一块自己的小花园。渐渐燎原之式愈演愈烈,“开心农场”也“应运而生”。

  

  前些年,社区通过开展多次专项类运动式治理,达到“除菜还绿”的短期效果,这种“硬治理”并非遏制社区居民“毁绿种菜”行为的长效机制。为提升城市品质,还广大市民一个舒适、宜居的生存空间,针对每个问题点位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治理模式。

  

  做减法控增量,打好治理“组合拳”。一是宣传有态度。江口街道积极探索“放下架子、结下对子、扑下身子、拿下法子”四下工作法,深化“干群结亲”活动。社区先在辖区各楼栋宣传栏和违规“小菜园”内张贴整改告示,让毁绿种菜的居民自行做好清除工作。实施“敲门行动”,采取上门劝导、宣传告诫、情感沟通等“疏”的“软治理”方式。二是执法有温度。执法人员配合社区入户走访宣传,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用说服、教育、沟通交流感情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培育“社区心态”。三是共治有热度。社区将“禁止毁绿种菜”写进《社区居民公约》,鼓励互相监督,并建立一套日常巡查机制,更易于得到居民心理认可和情感认同,杜绝了“毁绿种菜”现象的再次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软治理”,社区内“毁绿种菜”现象发生的频率降低、面积变小。

  

  将你占变我用,描绘区域“新图景”。街道结合创文、创卫工作,全面实施‘退菜还林、荒地植绿’行动。将已经清理的区域,进行重新平整规划,根据不同道路的空间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绿化,做到“一街一景”。对小区内的毁绿占绿、私搭乱建等整治出的空地,会同住建部门及居民代表召开专题会,共商绿化环境维护,收集共性需求。在恢复和保持小区景观绿化补种基础上,硬化建起了活动器械小广场、篮球场、纳凉亭、电动车停车棚等,切实解决一些民生实事。

  

  探索新基点,展现文明“新风尚”。一是聚焦环境共治。今年以来,拆除私搭乱建40余处,清理“牛皮癣”120余张(处),社区居民自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22次,群众参与300余人次。二是聚焦项目活动共享。依托“百姓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好农家书屋、阅读空间、老年大学,不断扩展精神文明建设阵地。鼓励各社区组建文体队伍,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和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聚焦文明宣传。着力做好文明礼仪、法律法规、健康生活理念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提高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成为文明创建工作的推动者、参与者、宣传者,积极营造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

  微治理、大作用!江口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实践变化。从“旁观”到“参与”,从“局外人”到“主人翁”,引导群众自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供稿:葛俊武)

责任编辑:余 永胜

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k8凯发天生赢家的版权所有

工作邮箱:czswmb@126.com 投稿邮箱:czswmb@126.com 电话:0566-2088565

运行管理:池州文明网

文明池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