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让这里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幸福-凯发平台

美丽乡村建设,让这里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幸福

2021-06-23  

  “乌石村变化太大了!但村里的那条小河还是我童年记忆中的样子。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都留过我的足迹。”6月12日,记者陪同85岁的父亲来到贵池区梅街镇的乌石村,父亲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父亲名叫江绍兴,1937年出生,出生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爷爷奶奶带着襁褓中的父亲,全家从殷家汇老街跑到乌石村,父亲在乌石村生活了9年。看到乌石村的变化,父亲赞不绝口。

  乌石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龙舒河宛如一条银丝带从村庄内流过,远山近水交相辉映,晨曦初照烟波浩渺,环境十分优美,处处彰显“水墨乌石”的古村魅力。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该村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为村内低收入人群提供道路清扫、垃圾清理等工作,既提高了收入,又改善了村庄环境。

  村主任吴一欢说:“我们响应号召,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村一品’,结合我们的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提高群众的收入和村集体的收入,使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乌石村,记者看到,在错落有致的民居间,水泥路连村接户,随处可见的村规民约不只印在墙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村民们的言行举止间。村民吴桃红告诉记者:“门前环境的改变离不开村民的支持,然而在几年前,当村里着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时,很多村民因为自家的猪栏、杂货间要被拆除而有抵触情绪,当时哪想到会建设得这样好呢。说实话,我自己都不愿意拆。”

  已明确的发展路径不能因为个别群众的不理解而搁浅,经过乌石村村“两委”耐心细致的工作,村民们从过去的不理解到主动配合,废弃的牛栏猪舍拆除了,成堆的生活垃圾搬走了,空出来的地方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变成了活动广场和休闲凉亭,村里脏乱差的龙舒河经过河道整治后,水环境质量和行洪排涝能力也得到根本提升。“以前这两边都是草,后来创建美丽乡村以后,坝修好了,河底也清淤了。”村民杨翠英说。

  乌石村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有著名诗人李白曾在此登高过的太白楼遗址、有三国时期在此留下的练马场、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狮舞等文化遗存,现已成为了一张张“乌石名片”。乌石村还建起了村史馆,村史馆由乌石村老村部改建而成,将乌石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光整合在一起,成为一条独具乌石风味的文化长廊,馆内不仅有展现农耕生活的生产生活用具,还有太白楼模型、文人诗篇等珍贵史料,这不仅为外来游客了解乌石村提供了好去处,更能立体地展现乌石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风貌。

  一处处青砖灰瓦的建筑,一条条青石铺就的街道,一座座农家气息浓郁的庭院……如今的乌石村充满着乡村之美,美得如此自然,是城里人留有乡愁的“故乡”。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带动了村民增收。村民方梅静对此感触颇深,“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很大,通过‘五清一改’这里到处都变得干干净净,柏油路修通了,旱厕也改成了卫生厕,到处都变得焕然一新。我自己家里也开了一个制作乌石糕点的小食品厂,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游客来参观购买。”

  村美了,水清了,吸引了很多游客纷纷前来,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随之日渐“饱满”起来。村民吴益兵在村内经营糕点坊已有30多年了,这两年随着村内旅游业的兴起,他家的糕点经常被外地游客一订而空。(江志)

责任编辑:徐世海

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k8凯发天生赢家的版权所有 运行管理:池州文明网

工作邮箱:czswmb@126.com 投稿邮箱:czswmb@126.com

k8凯发天生赢家 copyright (c) 2015 ahcz.wenming.cn 池州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

文明池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