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k8凯发天生赢家 » 聚焦池州 » 正文
2023-05-09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近年来,池州市坚持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扎实推进政务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信用池州”品牌越擦越亮。2022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结果位居全省第一。
发展“信易贷”
让“信用数据”变为“真金白银”
诚信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在关键时刻还能成为拉企业一把的“救命草”。
“在我资金最紧张的时候,通过‘信易贷’,无需抵押,我获得了200万元的低利息贷款,帮助我渡过了难关。”安徽晟田电镀有限公司负责人岑利辉感慨道,“我一直认为诚信只是做人的良心之本,没想到诚信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今在池州,只要是诚信企业,就会在项目申报、融资信贷等各方面享受“绿色通道”。
为打造“永不落幕的政银企对接会”,我市建立了由市发改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信易贷”工作机制。目前已入驻本市46家金融机构(含支行)、上线73款信贷金融产品,入驻企业数30402家,发起5165笔企业贷款申请,累计授信195.87亿元。
此外,在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旅游购物等领域创新“信易+”产品服务,扎实推进信用园区、信用商圈、信用街区等建设,着力打造“党建 信用”品牌。去年,红色信e贷平台作为党建引领信用村典型案例,成功入选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安徽展馆数字政府板块。
厚植“诚信之花”
让信用成为惠民便企的“金钥匙”
“这个政策太好了!感谢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让我们得以及时纠正错误。”作为符合“轻违不罚”条件而免于行政处罚的单位之一,安徽农巧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李志超深有感触。3月1日,《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正式施行。据统计,2022年,全市免予行政处罚市场主体142家。
随着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查询系统的推出,企业在办理上市、融资等事项时,只需办理一份“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即可代替过去可能最多要跑40个政府部门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预警监控、纳税信用评价、建立环境保护领域企业信用档案……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司法鉴定、工程建设、金融监管等17个领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
“之前我们对失信记录不太在意,现在才知道每一条失信记录就会对公司经营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多亏市信用办主动服务指导,帮助我们及时修复信用,公司才能顺利签订订单”。池州市重泰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改菊感慨地说。
“信用修复”是指一些失信主体被有关部门联合惩戒,纳入失信名单之后,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失信行为,继而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后果的一种措施。
截至目前,全市1000余户企业通过国家信用修复协同工作平台完成信用修复,切实落实信用修复政策红利,帮助失信企业重塑社会信用。累计向省信用平台报送联合守信激励2800多例。
打造“信用池州”
让诚信成为城市“金名片”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就必须完善体制机制,打好“地基”。
“这个平台是我们打造‘信用池州’的重要举措之一,功能十分强大。”记者来到市发改委采访了解到,2016年6月,池州市结合实际,打破市、县信用平台分开建设的常规思路,全面建成池州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2020年5月,完成池州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二期)升级改造项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信用监管改革创新,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运用信用赋能、助力企业发展。通过建立“通用 专业”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对全市共计37947家企业进行了通用型信用风险分类,统筹推进四大重点领域差异化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8项指标达到全国标杆水平。
目前,我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互联网 政务一站通”平台、“皖事通”app等业务系统对接,并在全省较早实现两级政务大厅的“互联网 政务一站通”平台许可事项办结数据直接共享至市信用平台,有效解决全市两级许可类事项办结数据多平台重复录入,大幅降低“七天双公示”工作迟报、漏报、瞒报率。
“相继出台10余项制度、归集信用信息1.74亿余条,涉及45个市直部门,3县1区和3个管委会,实现市、县两级信息归集全覆盖。”市联合征信中心负责人忆炎表示,将进一步优化信用生态环境,全力厚植信用文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社会风尚,不断增强市民文明诚信意识,打造“人人讲诚信、时时守诚信”的“信用池州”。(邓柱)